昆曲《牡丹亭》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唱词: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,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?”看到繁花似锦,许多人都耐不住寂寞去赏花,然而赏花也要学懂分辨,否则贻笑大方。
三四月的春天季节,香港最常见的除了杜鹃花,就是“簕杜鹃”。长有尖刺的“簕杜鹃”属灌木,虽然名字也有杜鹃两个字,但其实与杜鹃非亲非故,两者分属不同科。
不同地区对于“簕杜鹃”有不同的称呼,以前香港人称之为“七姊妹”,现时大家都叫“簕杜鹃”;至于内地则有不同名称,通常称之为“三角梅”,“三角花”、“叶子花”、“宝巾”(学名Bougainvillea的音译)、“红苞藤”、“刺仔花”等等,台湾一般称为“重葛”。
除了名称各异,对于这种寻常的灌木,还有一个普遍的误解,就是将苞片当为花。其实,我们看到白色、紫色、粉红色的都只是苞片,苞片中小小的“花蕊”才是真正的花朵。由于苞片的手感像纸,所以“簕杜鹃”的英文俗称叫Paper Flower(纸花)。
“簕杜鹃”花期长达一两个月,粗生粗养,不必太多呵护,是公共场所绝佳的植物。不过,它们也有一个缺点,由于茎上有刺,如果在行人通道的边缘种植,可能会伤及无辜路人。
在这“簕杜鹃”盛开季节,许多公众地方都有其踪影。经过一些独立屋,满园春色关不住,在墙头会见到几簇“簕杜鹃”。只有几株始终略嫌寂寞,最好有一个阵势。在香港,最具规模的“簕杜鹃”花海,是位于长沙湾元州邨的杜鹃花隧道。
这条著名的杜鹃花隧道长达三十米,隧道两旁以及上方都种有大量“簕杜鹃”,走廊分为两段,一共有四个入口。每年三四月,依附在藤蔓隧道上的“簕杜鹃”就会不约而同盛放,一大片桃红花海构成一条超壮观的杜鹃花隧道,吸引一家大小前来打卡拍照。